在科學研究與日常生活之間,總隔著一道看不見的牆。
多年來,陳子瑄博士一直在思考:這些被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研究成果,是否能跨出象牙塔,真正產生出影響力,進而可以實際運用在生活上。
科學必須走進人群,才能真正改變世界。

陳子瑄博士,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醫學研究博士,現任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,專攻癌症流行病學。同時也是奧帝康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,將自己多年累積的科研成果,化為人人可用的健康方案。
多年科研經驗讓他看見一個問題:在國際學術圈,研討會雲集各國菁英,討論的是最新的數據、機轉與研究模型——這些內容對專家來說熟悉易懂,卻與一般大眾之間有著鴻溝。
「我們彼此溝通很順暢,但真正需要這些資訊的人,卻往往聽不懂。」
營養醫學:始自 1976 年的健康思維
營養醫學(Nutritional Medicine)最早可追溯至 1976 年,其核心精神是「以食物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防治疾病,促進健康」。與單純的營養補充不同,營養醫學更強調透過嚴謹科學驗證,讓天然營養素在人體中發揮具體且可測量的效益。
要達到營養醫學的標準,至少需要四個條件:
- 來源天然——原料必須來自天然食物或植物,避免過度化學合成。
- 保留最高生物活性——從採集到製程,需確保有效成分不被破壞。
- 配方完整——不僅單一成分,而是考量成分間的協同作用。
- 有充分科學證據支持——產品需具備實驗數據、臨床觀察或文獻依據。
奧帝康的產品研發,即是沿著這四大原則前進。
奧帝康的研發理念
奧帝康生醫的研發正是沿著這四大原則前進。陳博士認為,現代保健品市場雖然選擇繁多,但真正符合營養醫學精神的產品並不多,原因在於研發與製造需要兼顧科研背景、原料來源、製程技術與長期驗證,任何一個環節的妥協,都可能影響最終效果。
因此,奧帝康在產品設計上,不僅要求配方成分彼此能協同作用,更著重於 「活性保留」與「穩定性」 的平衡。例如在 GPDT® 光動能植萃活力素中,採用專利配方結合多種植萃,並設計成在可見光下能被激活,以配合日常生活中的陽光或室內光源,形成與生活方式互補的最佳方案。
對奧帝康而言,產品不只是「保健食品」,而是一種基於科學方法、可被驗證、能融入日常的媒介。這也是陳博士反覆強調的理念——科研的最終目的,是讓成果轉化成能真正在生活中被執行、並長期受益的方案。
從科幻片到傳統智慧:靈感來自自然的啟發
談到為什麼選擇植物作為核心研究方向,陳博士露出了笑容。他回憶,自己一直很喜歡科幻電影,例如《阿凡達》裡所呈現的人類與自然共生的世界觀,讓他聯想到生命的起源——在地球漫長的演化史中,光合作用扮演了關鍵角色。對他而言,科技的進步或許能開拓更多可能,但人類最終仍離不開自然的基礎。
在觀察不同文化的健康觀念時,他也注意到,有些傳統療法中強調透過天然植物維持身體平衡,與現代科學探索的方向並非全然背離。陳博士形容,這更像是一種跨越時代與學科的共同靈感——善用自然中原本就存在的資源,嘗試支持人體自身的調節機制。
甚至在動物界,也能見到類似的現象:當狗或貓感到腸胃不適時,有時會主動啃食某些草葉。雖然科學上對此仍有多種解釋,但這種行為至少提醒我們,與自然互動、尋找適合自身的方式,可能是生物共同的本能之一。
奧帝康生醫媒體報導
經濟日報 英國牛津大學陳子瑄團隊癌症新解方GPDT光動能 英國奧帝康生醫明年量產

這篇文章為《下班聊個天》第91集專訪陳博士的內容精華節錄,更多細節與博士精彩的故事,歡迎收聽 《下班聊個天》Podcast 節目,每週一與週四固定更新上架。
在下一集,我們將延續這場對話,聊聊更多時事議題——其中包括許多人好奇的焦點:「外泌體的運用,真的可以這麼神奇嗎?」想聽最前線的觀察與專業解析,記得準時收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