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文章,我們聊過道路救援的成本與保險,發現這是一門需要龐大投入卻容易被忽略的產業。這一集,我們跟著曉白,從更多「第一線故事」切入,看見道路救援司機在現場的真實挑戰,這些故事不只是關於車輛,更關於時間、風險與人心。
救援之前,你該準備什麼?
當你的車拋錨在路邊,第一反應可能是慌張,但曉白提醒:如果能事先準備一些資訊,救援效率會快上許多。
一通有效的報案電話,至少要能清楚告訴司機三件事:
- 地點:市區最好直接報路口或門牌號碼;高速公路則要報「幾 K 處」,例如「南下 123 公里處」。
- 車輛資訊:車種、年份,甚至是否有改裝。例如車身過低,可能會影響能否順利上板車。
- 能否發動:這會決定司機需不需要額外使用吊臂或其他設備,處理時間和費用也會不同。
有趣的是,很多人到了山區或海邊,常常只能報「在大樹旁邊」或「在一間廟口前」。曉白笑說,這對司機來說根本是「恐怖故事」——因為山路上的樹全都一樣,台灣的土地公廟更是「十步一間」。
比較正確的做法,是報出 電線桿的編號。台灣電線桿上都有數字+英文字母的標示,輸入 Google Maps 就能直接定位【台電資訊】。這比模糊地形描述更快、更準確。
👉 小提醒:
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,請一定要馬上打開警示燈,把三角警示牌擺在車後 50 公尺,並站到護欄外。再聰明的定位,安全都要放在第一順位。
冷門車、經典車與救援的奇遇
十年來,曉白拖過無數台車,但有幾次的經歷讓他印象深刻。
一次,他遇到了一台 龐蒂克太陽鳥(Pontiac Sunbird)。這台車在 1980 年代算是夢幻逸品,新車價高達 80 萬元,當時台北一間公寓也才 80 萬。如今路上幾乎絕跡,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。
還有一回,他拖到一台 Nissan 300Z31,這是動漫《灣岸》中登場過的經典車款。對車迷來說,這不僅是一台老車,而是一段賽車文化的回憶。
「有些車拖起來真的會想多看幾眼,因為你不知道下次還有沒有機會遇到。」曉白說。
但現實是殘酷的,許多經典車因為零件斷料、維修成本過高,最後只能報廢。曉白坦言,只有對車有愛的人,才會花時間救。否則,這些珍貴的車往往就這樣消失在報廢場。
Google 廣告背後的救援陷阱
現代人第一時間一定是 Google「道路救援」,但這裡頭其實有不少陷阱。
曉白舉例,有駕駛的車子從士林要拖到北投,正常行情 不超過 3,000 元,結果卻被收了 6 萬元。為什麼?因為他點了 Google 廣告上的第一筆結果。這些業者在廣告花大錢買排名,但背後卻用不透明的計價方式賺駕駛的慌亂。
通常流程是這樣:
- 打電話後,對方會傳簡訊,附上「收費標準」。
- 駕駛人在驚慌下往往直接回覆「OK」。
- 等救援結束,卻發現費用遠超乎想像。
雖然理論上可以報警或向消基會申訴,但因為「你已經同意」,最後往往不了了之。
👉 補充資訊:交通部公路局有規範,道路救援業者應明示收費,駕駛有權要求出示收據或開統編【交通部公路局】。所以,下次真的遇到狀況,千萬不要急著點廣告,先找信任的保養廠或保險公司合作的拖吊。
高速公路救援:等待、危險與規矩
市區救援和高速公路救援完全不同。曉白透露,高速公路的拖吊業者必須「排班」等待,就像計程車在排隊。你不能隨意搶單,即使等了好幾小時,也可能最後「掛蛋」,一整天沒任務。
更大的壓力來自於危險。曉白描述:「站在西濱的路肩上,一台砂石車呼嘯而過,你會感覺到地面震動,風壓差點把你吹倒。」
這樣的工作環境,讓每次出勤都像是一場賭注。每天新聞上看到的防撞車被追撞事件,其實只是冰山一角,更多險象環生,從未被報導。
👉 根據高速公路局統計,每年有上百件救援相關事故。這也是為什麼曉白選擇專注市區與保養廠合作案源,避免高風險的高速公路。
職業傷害與生活的代價
除了外在的危險,這份工作對身體也有長期的磨損。
- 推車:當車子無法發動時,司機必須徒手推車,常造成腰傷與肌肉拉傷。
- 睡眠不足:電話 24 小時不能關,半夜被叫起來是常態,長期下來造成淺眠與慢性疲勞。
- 細碎割傷:進到事故車內釋放手煞車時,玻璃碎片隨時可能劃傷手臂或臉。
曉白說:「我們的職業傷害其實和辦公室族很像,都是久坐,但我們還多了一份隨時被叫醒的壓力。」
真實案例:事故車與生死交界
最讓人心驚的,莫過於事故現場。
曉白分享,有次拖一台計程車,打開車門時,地毯上的血跡還沒乾。駕駛已經送進加護病房,幸運撿回一命。但那一刻,他心裡明白,這份工作並不只是「拖一台壞車」,更是與生死擦肩。
他語氣沉重地提醒:「千萬不要跟在大貨車旁邊,尤其是機車。寧願加速超過,或是保持距離。因為大車的視線死角太大,一個小小的輪胎就能壓碎一條命。」
這些話,聽來冰冷,但卻是無數事故換來的教訓。
道路救援的未來:品牌與數位轉型
傳統道路救援靠的是「熟客介紹」與「保養廠合作」。但曉白認為,未來需要更多的數位化與品牌經營。
他開始嘗試拍 YouTube、經營 IG,把救援的日常記錄下來,既能增加曝光,也能讓大眾看見這份工作的專業與艱辛。
他甚至想過:「如果有一天,LINE上能像叫計程車一樣,一鍵叫拖車,會不會改變整個產業?」
👉 這或許就是道路救援的下一步:結合保險、數位平台與即時調度,讓產業不再只是「等待被叫」,而能更有效率地被需要的人找到。
和上集相比,這一集讓我們看見的,不只是道路救援的「制度與保險」,而是更靠近現場的真實:
- 客戶慌亂中的報位方式
- 經典老車的文化價值
- Google 廣告背後的收費陷阱
- 高速公路的危險與等待
- 甚至是血跡斑斑的事故車
道路救援,是一份介於生活與死亡之間的職業。下一次,當你在路上看到閃著警示燈的拖吊車,請多一份尊敬,因為那輛車上的人,正在用他的專業與風險,守護著所有人的安全。
這篇文章為《下班聊個天》第105集EP105. 選錯道路救援,費用可能貴20倍?、遇到重大事故的拖車經驗 Feat. 長順拖吊車道路救援 宋曉白,更詳細的內容,歡迎收聽 《下班聊個天》Podcast 節目,每週一與週四固定更新上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