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變化多端的商業環境中,優秀的行銷人才必須具備的,絕不僅是追逐流量和風向的表面能力,需要的是一套能夠洞穿市場迷霧、理解商業本質的「超維視界」。這次,我們有幸邀請到業界資深的行銷顧問,品牌行銷圈創辦人江仕超 超哥。從一名工程師,到成為品牌顧問,超哥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套系統性的行銷教材,他將其多年的實戰心法與哲學思考,濃縮成著作《超維視界》。
這一集《下班聊個天》將深度解析超哥如何將理工科的系統邏輯應用於行銷的藝術,探討他在創業和顧問生涯中所體悟到的品牌真諦,並為所有渴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的企業和個人,提供一套可供實踐的思維升級路徑。
從理工的邏輯到社群經營——思維轉型
超哥行銷生涯並非從一開始就註定,他的職業起點是科技業,這段經歷最大的收穫,是培養出對邏輯嚴謹性的極致追求。
「很多話聽起來會覺得似是而非,我就會一直思索這個問題。」
超哥不會輕易接受「大家都這樣做」的經驗論。當談到行銷漏斗、廣告轉換率等指標時,他會習慣性地將其視為一個需要被驗證的系統。他會追問:這個步驟背後的因果關係是什麼?是不是真的有效?還是只是巧合?這種「追根究底」的精神,迫使他超越了單純的執行層面,直探行銷策略的底層邏輯和原理,這也成為了他後來能夠提供高精準度顧問服務的基石。
在轉型初期,超哥也經歷過業務工作上的挫折。他坦言,自己並不擅長傳統的業務模式,曾因業績不佳而多次面臨 layoff 的低谷。這段經歷,讓他意識到必須為自己尋找另一條專業的道路。
透過進修電子商務等課程,開始系統性地學習網路行銷的知識。他發現,行銷是可以透過邏輯和策略來規劃和掌握的,這與他過去的工程師經驗不謀而合。
創立臉書社團「品牌行銷匯」
2014 年,在 FB 社團剛剛興起時,超哥創立了「品牌行銷匯」社團。這不是一個隨意分享生活日常的場所,而是他刻意規劃的專業交流空間。
- 社群的區隔化: 他將個人生活與專業分享分開,讓社團成為一個高知識密度、專為對行銷有興趣的同業設計的場域。
- 非主流觀點的共鳴: 在當時流量紅利大行其道、人人追逐短期爆發的環境下,超哥已經開始分享私域流量、留存、品牌價值等超前且非主流的概念。社團因此成為許多擁有系統性思考和長遠眼光的行銷人的聚集地。
- 群體的人格特質: 根據他的觀察,社團成員有極高比例的水瓶座(風向星座)和 I 型人。這類人群通常需要一個理性、邏輯性強,但又能提供觀點碰撞的專業場域,這也解釋了社團的高品質討論氛圍。
社團的成功,不僅是他後來出書的內容來源,更是他能夠持續保持市場敏銳度和觀點領先性的重要基石。
品牌哲學與顧問心法——洞察市場的「超維視界」
在成為行銷顧問的生涯中,超哥接觸了無數從中小企業到大規模企業的案例。他指出,企業最常犯、也最具破壞性的錯誤就是:將短期利益最大化,等同於長期利益最大化。
- 指標的盲區: 企業過度追求眼前的銷售量和轉換率,但在這個過程中,往往伴隨著顧客流失率的提升。他指出,當流失率上升,即便短期銷售數據好看,其實已在損害顧客終身價值。
- 長短線的本質衝突:顧客終身價值是衡量品牌長期價值的關鍵指標,而短線的業績追求常常以犧牲顧客終身價值為代價。這導致許多企業在流量紅利消失或競爭加劇時,客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開。
- 品牌價值與流量紅利的辯證: 他強調,在流量紅利期,許多品牌會產生「時代的幻覺」,誤以為業績好是因為自己品牌很厲害。然而,這只是外部環境的推動。當紅利消失,競爭者湧入時,沒有在聲量、情感連結上耕耘的品牌,將無法留住客戶。
品牌經營的真正意義
- 品牌的低門檻: 他強調,不必等到有錢才能做品牌。品牌的核心並非知名度或巨大的廣告預算,而是你對產品、對客戶,是否抱持著一份獨特的原則、使命感或價值觀。當你帶著這份意義走入市場時,你就在品牌的道路上了。
- 對標對象的誤區: 許多人習慣以 Nike、Apple 等跨國巨頭作為品牌標的,但這會讓資源有限的台灣中小企業畫地自限。他認為,當今最好的品牌標的,應該是能夠透過低成本、高效率方式,展現企業精神。
投資者與策略大腦的定位轉變
隨著事業的發展和觀念的成熟,超哥並沒有選擇透過自己的經驗,去跟現有客戶 「搶市場」(投入經營產品),而是將自己定位為投資者與顧問的角色。
- 放棄競爭,專注賦能: 他意識到與客戶競爭會產生道德感上的衝突。因此,他選擇協助那些有熱情、有執行力的團隊去創立品牌,而他則提供策略大腦與資源注入。
- 跨產業的碰撞思維: 他將自己在不同產業(如保養品、科技業、體育用品等)累積的成功模式和洞察,跨界應用到其他領域。這種「思維碰撞」為創業團隊帶來了新的可能性,幫助他們實現破圈和創新。
- 高勝率的投資判斷: 憑藉著顧問生涯積累的經驗,他在看一個新產品或服務時,能憑藉經驗判斷其成功的勝率。他將行銷視為投資,將有限的精力與資源,投入到他認為最有可能成功的項目上。這種 「二線作戰」的投資模式,使他能夠持續保持對市場的影響力,同時避免了經營一線業務的消耗。
資源有限的精準打擊——中小企業的生存法則
行銷預算的兩難:專注收斂的必要性
對於資源有限、常以先活下來為主的中小企業,超哥給予了最為實用的建議:專注是唯一的出路。
- 行銷的本質是交換: 他指出,行銷的本質就是「做生意的藝術」,也是交換的過程。因此,我們必須明確自己拿出什麼去交換,以及這個交換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。
- 收斂客群,避免稀釋: 企業最大的問題就是資源分散。他強調,不要試圖服務所有客群,因為將預算分散到多個客群,會導致每個客群得到的預算規模都不夠大,無法跨過門檻值產生有效迴響。這使得行銷活動等於「打水漂」,耗盡了企業的現金流。
- 找到高勝算的區塊: 必須透過市場分析,找出自身最有勝算、最容易贏的細分市場。這需要將行銷視為一場戰爭,集中火力,確保每一分錢都能打在最關鍵的位置。
- 質疑產品本質: 在考慮行銷策略之前,企業必須先自問: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否真的符合市場需求? 這是行銷成功的先決條件,而不是單方面認為「我的產品很棒,市場就應該接受」。
掌握超維視界,成為市場的長期玩家
從工程師到品牌顧問,超哥的成功,在於他將理工科的嚴謹與行銷的自由完美結合。他告訴我們,行銷不是盲目的追逐,而是有邏輯、有目的、有策略的系統性工程。
透過《超維視界》,我們學會了如何避免「短期利益最大化」的陷阱,如何運用投資人思維判斷項目成功率,以及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收斂與專注於高勝算的市場區塊。
他的品牌哲學為所有企業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指引:真正的品牌,是穿越牛熊週期、抵抗時代洪流的終極武器。
【請大家務必期待下一集,我們將繼續與超哥聊聊行銷的全局觀和AI時代的行銷陷阱!】
這篇文章為《下班聊個天》EP118. 當社群紅利結束,你還剩什麼?為什麼選擇當投資人而不是操品 Feat. 品牌行銷匯創辦人/超維視界作者 江仕超 超哥,更詳細的內容,歡迎收聽 《下班聊個天》Podcast 節目,每週一與週四固定更新上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