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Podcast專訪】轉職不只是選擇,從職業軍人到澳門市場部的職場啟示

在這個全球化與數位化高度發展的時代,許多上班族與年輕人開始思考:人生是否只有一種軌跡?我們是否必須安於熟悉的產業,還是能勇敢嘗試轉職、跨產業,甚至挑戰海外工作?

在《下班聊個天》Podcast 的訪談中,全哥分享了自己戲劇化的人生轉折——從職業軍人,到澳門賭場貴賓廳的公關與市場部專員。他的故事充滿跨產業挑戰、職場震撼教育,以及十年海外工作的成長養分。

軍旅生涯的起點:紀律與抗壓性的鍛鍊

全哥 18 歲就選擇簽下志願役,進入軍中。他笑著說,這決定並非家人的期待,反而是叛逆的展現。家人覺得當警察、讀書才是正途,但他偏要證明自己「吃得了苦」。

四年的軍旅生活,讓他歷練了紀律、體能、抗壓性,也讓他在國安局服務時,接觸到重要的護衛任務。這段經歷雖然不是典型的辦公室工作,但卻成為他後來職涯轉型的隱形資產——在高度壓力下保持冷靜,並且能快速執行。

偶然的契機:茶餐廳報紙改變了一生

退伍後,他跟朋友到港澳旅遊。在澳門的一間茶餐廳,他隨手翻開桌上的報紙,看到一則「貴賓廳招聘會」的廣告。抱著「試試看」的心態,他隔天就走進會場。

「我本來只是想當一個經驗,結果沒想到第一次面試就直接錄取。」全哥回憶。

這份工作看似與軍旅毫無相關,卻成為他人生跨產業的第一步。他也第一次感受到:有些人生的轉折,往往不是計劃出來的,而是來自於一個「敢不敢踏出那一步」的勇氣。

貴賓廳公關:高壓中的細節與觀察力

澳門賭場的貴賓廳,是高度奢華與高壓並存的環境。作為公關,他需要:

  • 接待高端客戶,確保食宿行程安排妥當。
  • 滿足客人的特殊需求,從訂餐廳到直升機接送。
  • 在牌桌旁觀察客人情緒,適時提供協助或調整氛圍。

「有時候不是要你多會講話,而是要在客人需要前,主動遞上紙巾、引導方向,甚至幫忙開門。」全哥說。這些細節服務,看似微小,卻是贏得信任與小費的關鍵。

三個月內,他靠著觀察力與應對進退,快速融入了這個跨產業的新角色。

學會語言:廣東話的自學與適應

剛到澳門時,他完全聽不懂廣東話。第一次接待香港客戶時,因為語言不通,對方直接要求換人,讓他備感挫折。但這反而激發了他拼命學習的決心。他下班後狂看港劇、電影《古惑仔》,一邊聽廣東話一邊對照字幕,短短三個月,就能大致聽懂溝通。

這段過程告訴我們:跨產業或海外工作,語言永遠是第一道門檻,而「被迫」往往是最快的學習方式。

跨足市場部:挑戰業績與人脈經營

做了三年公關後,全哥決定挑戰更高難度的「市場部」。這份工作核心是拉客人、創造業績。他沒有背景、沒有資源,卻對主管直言:「給我三個月時間,如果跑不到 16 億港幣的業績,我自動離職。」

這種自信與決心,來自於他軍旅鍛鍊的紀律,也來自於多年公關磨練的細膩觀察。最終,他在陌生的產業中打開局面,成功站穩市場部的腳步。

海外工作的震撼教育

十年的澳門生活,不只是職涯挑戰,更是人生的震撼教育。

  • 他見識到金錢的速度:幾分鐘輸贏千萬。
  • 他學會了冷靜應對:不管客人情緒多大,都要保持專業。
  • 他體驗了文化差異:香港人、大陸人、國際客戶,各有不同的應對方式。

這些經歷,讓他深刻理解到,海外工作並非光鮮亮麗,而是必須在壓力與不確定中找到自我定位。

從職業軍人到澳門賭場公關,再到市場部專員,全哥的十年旅程,是一段跨產業轉職與海外工作的最佳教材。他證明了:只要敢於嘗試,每一次跳脫舒適圈,都可能成為塑造自己獨特職涯的養分。

如果你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或許全哥的故事能啟發你:不要害怕轉職,不要懼怕跨產業,也不要拒絕海外工作的機會。因為那看似偶然的一次選擇,可能就是你成長的關鍵起點。

在澳門度過十年跨產業、轉職與海外工作的挑戰後,全哥因疫情回到台灣,開始展開全新的人生篇章。他現在專注於 短影音創作,以真實、幽默又接地氣的方式分享職場與生活故事。 全哥不泉


這篇文章為《下班聊個天》第98集從職業軍人到澳門貴賓廳,跨產業轉職與海外工作的十年震撼教育,更詳細的內容,歡迎收聽 《下班聊個天》Podcast 節目,每週一與週四固定更新上架。

發表迴響